这些都是很好的卖点,因此各存储厂商是不会自掉身价便宜卖的。
要想便宜,而且有点容量和性能需求(不能大过某个尺寸),多半只能自己做DIY的,但这又不是非专业公司或者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
所以说,很多事情是只能在里面取舍和权衡。对于各种情景其实有不同的“最优”方案。这种矛盾当前在存储里面非常突出。服务器领域反而稍微好点,当然到了最上面也同样面临这种问题,不过一般应用没有到那个层次。 MS在2012里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方面MS自己是很大的存储使用者,其高昂的成本也同样不是MS自己愿意接受的。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官方的Windows Server 2012 性能调整指导,关于存储子系统一段非常值得看。里面也详细介绍了2012 Storage Space和一些新的“廉价”存储架构 。
里面的核心思路有几条:1 采用简化的硬件堆(无RAID卡、无FC HBA)减少奇偶校验并提高吞吐量2 空间换可靠度 3 全局寻址 横向扩展4 盘柜感知(需要硬件支持)和存储卸载 5 廉价的前端连接协议(smb共享)
那个用的好,需要相当的功力的。至少,微软说的那些,他们都是自己在用,而且用的很好的,但是,有多少公司的IT可以达到微软的IT技术水平呢?
嘛……这种事情,不能强求啦……
就像那个比喻“在上海弄堂里开F1赛车”,那么“外星人在上海弄堂里开外星飞车”呢?
不是抬杠,仅仅是换个思路想想罢了。
PS:也别把MS的IT想的太神了,绝大部分的还是相当普通的普通人。诚然大门前辈还是相当强的,不过更佩服他可以将自己的意志非常完美的转变成惯例延续下来,能让普通人也可以发挥作用的体系才是某种高度。老鲍行不行还要再看看的。
汗!我的“在上海弄堂里开F1赛车”,好像挺流行的。
当初我用这个比喻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在上海石库门弄堂内,开F1赛车不行,但是骑脚踏车完全没问题。 —— 也就是说,不同的需求,应该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现有的很多解决方案(例如F1赛车),所针对的其实是不同的需求(例如F1赛道或者满足F1赛事的城市道路)。—— “外星人在上海弄堂里开外星飞车”,这个其实已经有了“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超越了某些限制”的意思了。 SRM+ EMC VPLAX . 我了解的可以实现站点及存储的容灾
Datacore 软件能完全满足你以上的 所有要求且能自动切换 补充,与vcenter兼容的,最好是san模式。开源且稳定的存储高可用方案。。。。。同求!!!! 本帖最后由 TiGi 于 3-1-2013 20:34 编辑
通过两台或者更多台“SANmelody”集群构建高可用存储 —— 这个“SANmelody”是两台安装了软件的服务器?
没有记错的话,其他厂商也有类似的软件。
对的 ,就是两台装了软件的服务器。然后物理存储将存储空间分配给这两台服务器,然后通过这服务器划分存储到Esxi主机或裸映射到虚拟机。可实现存储的实时同步(也可异步同步)。。。和自动切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