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术语解释
集线器(Hub)集线器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可作为多个网段的转接设备,也可用来连接局域网,它采用共 享式的方式工作。
交换集线器(Switching Hub)
在一般的智能集线器上提供了线路交换和网络分段能力的设备被称作交换式集线器,通常我 们把它划入入门级的交换机类型里。高端的集线器还提供了冗余、路由和桥接等功能。
交换机(Switch)
工作在 OSI 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的、基于 MAC(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 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设备。交换机遵循 IEEE802.3 或 IEEE802.3u 标准并且使用 CSMA/CD 技术来访问网络。
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的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 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分路器(Tap)
分路器可以插入到半/全双工 10/100/1000M 网络链路的任一节点,将这条链路的全部信息 复制到网络分析仪,是一种在网络监测、网络分析时普遍应用的设备。
解码
IP 地址
IP 地址是 Internet 上主机地址的逻辑表现形式,与主机的域名一一对应。IP 地址由 32 位二 进制数组成,但通常的表现形式则是四个十进制数的形式。如IP 地址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0 00000001 通常的表现形式为 192.168.0.1。IP 地址分为 A、B、C、D、E 和保留地
址。
IP 头校验和
根据 IP 首部计算,用来校验 IP 头的完整性;这里要注意与 TCP、ICMP 校验和的区别,它们 同时对首部和数据进行校验。
MAC 地址
MAC 地址又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 MAC 地址采用 6 字节(48 比特)或 2 字节(16 比特)来表示,但通常我们都是用 12 个 16 进制数,每 2 个 16 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来表示,如:08:00:20:0A:8C:6D。
TCP 标记 用来表示帧的用途,共有 6 个不同的控制标记字段。 Unicode
统一的字符编码标准,采用双字节对字符进行编码。由 Unicode 协会开发的能表示几乎世 界上所有书写语言的字符编码标准。Unicode 字符清单有多种代表形式,包括 UTF-8、 UTF-16和UTF-32。大多Windows界面使用UTF-16。
报头
包含目标地址、源地址、报文编号方式和其它信息的一个报文开始部份。报头有助于指导报 文沿着其路径传输,不同的协议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报头。
比特
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其取值1 或0,OSI 模型中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位。
标识
在发送数据报前,发送主机给每个数据报的一个ID值,此ID唯一的标识了数据报或数据报 的流。
捕获
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可以分解成四个步骤:监测跟踪,捕捉,分析和显示数 据。
窗口
以字节为单位定义TCP主机能够接收数据的最大数,0表示此主机现在不能接收数据。 端口 计算机上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点,数据通过端口输入或输出,分为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
段
信息的逻辑分组,OSI 模型中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位。 多播模式 网卡接收所有的多播传送帧,而不论它是不是组内成员。
二进制
以 1 和 0 组成的数字系统,1 表示开,0 表示关。 分段偏移量 用来标识数据报在发送的数据流中的位置。
封装
用特定的协议头将数据进行封装。 服务类型 IP 数据报中表示如何处理此数据报的一个段。
工程
范围广泛的任务。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中,一项工程是对捕捉任务设置和过滤的计划安排, 同时也是捕捉到的数据的容器,可以保存到硬盘上以备将来之需。
广播模式 网卡接收发给自己的数据和广播数据(默认)。 过滤器
通过过滤器来自定义数据包的捕获或显示。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的过滤器分为简单过滤器和高 能过滤器。
缓存 又叫缓冲区,用于存储经过的数据的存储区域。 混杂模式
网卡接收所有经过的数据,并将它们放入到内存,然后通过专业的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急迫位 置此位表示接收主机应尽快将此报文提交给应用层处理。 解封装
把数据从特定的协议头中解开。
紧急位
由发送主机置位,用以表示包含在此帧的数据有高优先权。
绝对时间 表示数据包发送时的时间。 利用率
一个网段整个带宽的利用参数,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中分为利用率(位)和利用率(百分比)。
列
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的用户界面中,列包括列表视图中的标题和改标题项下的内容。 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提供数字代码和图形之间的映射,广泛的应用于PC 和非IBM 主机的应用中。
目标 IP 地址
接收数据包的主机 IP 地址。
目标 MAC 地址
接收数据包主机的 MAC 地址。
目标端口
标识接收主机的通信进程(套接字)。
前导 在每个帧的前面传输的固定的数据模式,用于允许接收者同步和识别帖的开始。 确认号
用来标识主机期望从对方接收的下一个序号值。
确认位
置此位表示此帧包含一个对前面收到的数据的确认。
上层协议
用来指定数据报中所期望的下一下协议类型,如 6 表示 TCP,17 表示 UDP。
生存时间
IP 报头中表示数据报在网络上的最大有效时间,超过此值,则数据包被丢弃。
时间差 表示发送前后两个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事件
用来记录网络中不正常操作的一个网络报文。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中事件分为消息、注意、 警告和危急四种。
数据包
由净载数据、识别号、源和目标地址以及错误控制数据的报头组成,OSI 模型中网络层的数据 传输单位。
数据包尺寸 描述数据包的大小,以字节表示。 数据尺寸
数据的大小。
提交页
引导当前客户机访问被请求网站的一个HTML页面的网页地址。
同步位
置此位表示发起一个连接。
相对时间
表示数据包发送时相对前一个数据包所用的时间。 响应时间 从一个网络系统中接收到某一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的总和。
校验和
通过对一系列的字节进行算术运算而计算出的一个整数值,是一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完整性 的方法。
协议 控制两个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格式或速率的规则,过程或约定的集合。 协议类型
注册的协议值,如 0800=IP,0806=ARP。
协议数据单元 在不同的计算机以对等进程之间传输的数据,是 OSI 模型的任一层上信息的术语。 序列号
用来标识每一个发送的数据报中的第一个字节。
循环冗余校验
一种差错校验技术。数据帧的接收方用一个二进制素因子除以数据帧的内容计算出余数,并 将所计算出的值与发送方存储在数据帧中的检验码进行比较。
源 IP 地址
发送数据包的主机 IP 地址。
源 MAC 地址
发送数据包主机的 MAC 地址。 源端口 标识发送主机的通信进程(套接字)。
帧
信息的逻辑分组,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 帧校验序列 在面向位的协议中,加到帧尾的、包括检查传输错误信息的字段。
直接模式 网卡只接收发送给自己的数据。 终止位
置此位表示关闭一个已建立的会话并表示发送者已经完成了数据发送。
重置位 置此位表示复位会话,重建此连接。 重组
在报文分段后,在目的处将它重新组装在一起。
字节
用来描述数据文件、磁盘或其它介质空间的大小,1byte=8bit。
网络 楼主辛苦了 受教 算是收集起来的吧,不错 感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