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
- 鸿鹄币
- 个
- 好评度
- 点
- 精华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听众
- 收听
网络小学徒

|
发表于 2015-3-14 01: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局域网的组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得到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传输介质、设备、局域网的组建以及网络软件的安装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这一应用的强大功能以及广泛的运用。其中,详细说明了局域网的组建。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资源的集合,它们彼此用传输介质互联起来,遵守共同的协议相互通信,以便用户随时随地能共享信息资源和交换信息。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信息交换: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
2)资源共享: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3)分布式处理: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和期货交易、娱乐和在线游戏。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地理范围、拓扑结构、传输速率和传输介质等分类。
⑴按地理范围分类
①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地理范围一般几百米到10km之内,属于小范围内的连网。如一个建筑物内、一个学校内、一个工厂的厂区内等。局域网的组建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②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地理范围可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是一种中等形式的网络。
③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地理范围一般在几千公里左右,属于大范围连网。如几个城市,一个或几个国家,是网络系统中的最大型的网络,能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如国际性的Internet网络。
⑵按传输速率分类
网络的传输速率有快有慢,传输速率快的称高速网,传输速率慢的称低速网。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s(每秒比特数,英文缩写为bps)。一般将传输速率在Kb/s—Mb/s范围的网络称低速网,在Mb/s—Gb/s范围的网称高速网。也可以将Kb/s网称低速网,将Mb/s网称中速网,将Gb/s网称高速网。
网络的传输速率与网络的带宽有直接关系。带宽是指传输信道的宽度,带宽的单位是Hz(赫兹)。按照传输信道的宽度可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一般将KHz—MHz带宽的网称为窄带网,将MHz—GHz的网称为宽带网,也可以将kHz带宽的网称窄带网,将MHz带宽的网称中带网,将GHz带宽的网称宽带网。通常情况下,高速网就是宽带网,低速网就是窄带网。
⑶按传输介质分类
传输介质是指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接受装置间的物理媒体,按其物理形态可以划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①有线网
传输介质采用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有线网,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②无线网
采用无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无线网。目前无线网主要采用三种技术: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和激光通信。这三种技术都是以大气为介质的。其中微波通信用途最广,目前的卫星网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它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中继站来转发微波信号,一个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个同步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上全部通信区域。
⑷按拓扑结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叫做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大容量的外存、高速打印机等设备均可看作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也称为工作站。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个庞大的系统,局域网组建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功能开发使得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完善,局域网技术更是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提高生活的质量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晴等:《网络组建与维护》,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宇明等:《计算机网络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杨威:《网络过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张公忠:《现代网络技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刘晓辉:《组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4383#
2015-3-14 01:37:11
回复(0)
收起回复
|